Announcements

Home - Announcements - News
  

News

Back to News Listing

「云·游中国」天山饮绿茶,万物自然香

Posted: 26 Jun 2023

 

 

「云·游中国」天山饮绿茶,万物自然香

 

品归陆谱英华美

歌入庐咽兴味长

 

 

天山绿茶是福建省的历史名茶,为闽东烘青绿茶的极品。

 

01 品茶

 

天山绿茶属于青绿茶类,产于福建省闽东地带的天山山脉,地跨宁德、古田、屏南三县。历史上,天山绿茶品种非常丰富,并以“香高、味浓、色翠、耐泡”四大特点享誉全球。

 

 

天山绿茶以三绿(外形翠绿、汤色碧绿、叶底嫩绿)著称,其品质特点为:条索细长袄匀整,白毫显身,香气浓久清高,回味生甜,浓而臾 (yú) 口,耐于冲泡。其代表性品种为:天山毛峰、天山银毫、清水绿茶。

 

天山绿茶的制作工艺可分为“传统工艺”(鲜叶摊凉、杀青、揉捻、烘焙)和“机械加工”(凉青、杀青、揉捻、烘干)。天山绿茶中的茶多酚具有杀伤癌细胞和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效。

 

02 溯茶

 

 

天山绿茶的采制最早起源于唐代前200多年的东晋时期,陆羽在《茶经·八之出》记载:“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陆羽把福州排在岭南的榜首,而当时的福州即今日宁德市等地,可见茶叶在唐代已有知名度。《新唐书·地理志》记载:“福州贡腊面茶,盖建茶未盛前也,今古田长溪(闽东)贴近宁地,也能采造。”

 

 

中国制茶学学科的奠基人陈椽在《茶业通史》一书也指出:“福州的茶叶在唐朝就闻名中国,建州茶叶到唐末宋初才出名。”这说明闽东茶区在建州北苑茶未兴之时,已能制造“腊面”等贡茶。史料上证明宁德天山绿茶区,在唐代已能采制贡茶,也说明闽东先民在唐以前已开始种植和加工茶叶。

 

另据1999年6月福建省考古队在古温麻县治址(即今宁德市蕉城区)挖掘出12件古茶具的出土文物,经史料证实东晋时期宁德市蕉城一带的居民已有饮茶习俗。可见,闽东宁德天山地区产茶源于东晋,盛于唐代,品种历经改革,唐朝的“腊面”,元朝产的“茶饼”,明朝采制的“茶芽”,均为贡品。

 

03 游茶乡

 

 

天山绿茶的得名源于“天山”,实为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洋中西部山区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山岭,山岭绵亘约10公里,地跨章后、漈 (jì) 头两村,有“天山顶山”和“天山”两处高峰。山岭两侧分布着章后、漈头、芹屿、邑 (yì) 堡、留田、南坪等数个行政村、百余个自然村,这便是天山绿茶的“原产地”。主峰附近海拔900米~1,000米的铁坪坑、外天山、里天山、梨坪等自然村,为核心产区,茶业界人士习称为“正天山”。

 

福建蕉城

 

 

蕉城区简称“蕉”,是闽东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信息、交通中心,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中心城市核心区、环三都澳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区,是一个“山、海、川、岛”旅游风光兼具的宜居之地。

 

茶香漫道,茶梦悠远,天山绿茶沁人心脾的故事,也映射着蕉城耐人寻味的历史。蕉城是一个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素有“海上天湖”、“佛国仙都”、“百里画廊”之美誉,也是“中国名茶之乡”、“中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业百强县”。这里野生茶树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性状葛毅,是中国茶树同源“演化区域”,孕育出蕉城茶叶的优异品质。

 

 

26度是一条黄金产茶带,“蕉城天山茶区”便坐落在这条产茶带上。该茶区依山面海、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孕育着天山绿茶的优质品种。

 

身在蕉城,奔茶而去,徜徉于重重绵延的茶山之上,穿梭于垅垅整齐的茶田之中,不闻纷扰世界里的嘈杂,放松心灵享受这美好时光。

Back to News Li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