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游中国」千年定窑,古韵流长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中国瓷器生产悠悠几千年,大大小小的瓷窑更是遍布大江南北。
从商周时期开始,无数匠人潜心烧造,才有了一件件独一无二的中国瓷器。它们或精巧秀雅,或浑厚质朴,或繁复华丽,凝聚着历代工匠的心血。
01 河北省
河北省在中国瓷器史上举足轻重,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河北人就开始使用原始青瓷。北朝,河北人已在烧造瓷器。唐宋时期,河北省是重要的瓷器产地,邢窑、定窑、磁州窑瓷器遍布中国,声名远播,充分展示了河北省古代瓷器的辉煌成就以及在中国瓷器史上的重要地位。
磁州窑、井陉窑、邢窑、定窑作为河北省四大古窑薪火相传,不断发扬光大,共同构筑起河北省辉煌灿烂的陶瓷历史文化。
02 定窑
定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是宋代六大窑系之一,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其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原属今定州市)的涧磁村、野北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于定州管辖,故名定窑。

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定窑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以产白瓷著称,兼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

中国陶瓷专家卞向和认为:定窑最大的贡献就是在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上闪烁过光芒,在中国陶瓷史和世界陶瓷发展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
03 定窑瓷器鉴赏
唐 定窑白釉盒

该盒高6.9厘米,口径9.8厘米,足径5.4厘米。
该盒为典型的唐代定窑产品。盒呈圆形,上下子母口扣合,直壁,盖顶隆起,腹下内收,圈足。其胎壁较厚,胎质坚硬,里外施白釉,釉色洁白,釉面莹润。
五代 定窑白釉碗

该碗高5.8厘米,口径18厘米,足径6厘米。
该碗敞口,斜壁内收,圈足,里外施白釉,釉色洁白,底无釉。
北宋 定窑白釉双系罐

该罐高18.1厘米,口径10.9厘米,足径8.2厘米。
该罐直口,短颈,丰肩,肩部两侧置对称圆环系,鼓腹,腹下部渐收敛,圈足,通体施白釉。
北宋 定窑白釉花口碟

该碟高1.9厘米,口径11.3厘米,底径7.2厘米。
该碟呈六瓣葵花形,敞口,浅腹,斜壁,平底,内壁有六条凸线纹与花口相应。其胎体坚致、轻薄,内外壁施白釉,釉面匀净,口沿无釉,为垫烧部位。
五代 定窑白釉执壶

该壶高6.8厘米,口径3.6厘米,足径3.8厘米。
该壶敛口,鼓腹,圈足,肩部一侧置一小短流,相对一侧置曲柄。壶通体内外施白釉,釉面均匀,釉质莹润柔和。
北宋 定窑白釉花口盘

该盘高2.4厘米,口径13.8厘米,足径8.2厘米。
该盘呈六瓣葵花式,敞口,浅腹,斜壁内收,平底。盘内外壁施白釉,釉色纯正,口沿无釉,为垫烧部位。
元 定窑白釉单柄杯

该杯高3厘米,口径7.8厘米,足径3.3厘米。
该杯呈漏斗形,敞口,斜直壁,圈足。其外壁一侧置横“h”形柄,里外施白釉,口沿、足端无釉。
北宋 定窑白釉刻回纹盏托

该盏托高6.5厘米,口径8.6厘米,足径8.2厘米。
该盏托上部呈杯形,口沿无釉,托盘口镶铜釦(kòu),圈足外撇。其里外施白釉,杯外壁近口沿口处与托盘内壁近口沿处各饰回纹一周。
该盏托造型规整,釉色温润,纹饰简洁,具有美观而实用的特点。
北宋 定窑白釉刻花蟠螭纹洗

该蟠螭(pán chī)纹洗高5.5厘米,口径15.7厘米,底径13.7厘米。
该蟠螭纹洗口微敞,斜直壁,平底,通体施釉,釉色白中微泛黄,口沿无釉。其内底中心刻划团状蟠螭纹,外围回纹,近口沿处内外均刻划回纹。
北宋 定窑白釉弦纹三足樽

该樽高10.2厘米,口径15.9厘米,足距14.4厘米。
该樽直口,口沿无釉,筒腹,外壁凸起三组共六道弦纹,平底下承以三足。其里外施白釉,釉质滋润,釉色白中闪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