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ouncements

Home - Announcements - News
  

News

Back to News Listing

「云·游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奇珍——漳州窑瓷器

Posted: 01 Dec 2022

 

 

「云·游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奇珍——漳州窑瓷器

 

漳州窑窑址主要分布于中国福建省九龙江中游西部丘陵地带,即漳州、平和、漳浦、南靖、诏安、云霄、华安各县范围内。

 

 

作为漳州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者,漳州窑烧造的瓷器以青花瓷为大宗,同时兼烧青瓷、白瓷、色釉瓷和五彩瓷等。

 

 

作为漳州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者,漳州窑烧造的瓷器以青花瓷为大宗,同时兼烧青瓷、白瓷、色釉瓷和五彩瓷等。

 

 

漳州窑瓷器鉴赏

 

 

明 漳州窑青花龙纹四系瓷罐

 

此罐是漳州窑青花瓷出口器中重要的产品之一,也是盛器中较大的器形,其主要作用是盛酒、装糖。

 

瓷器、酒、糖皆为商品,它们叠合在一起,在航海行船中可充当压舱石,可以保障行船的稳定与安全。

 

 

明 漳州窑青花帆船航海纹开光大盘

 

此盘采用左右对称的装饰样式,风格鲜明地描绘出一幅扬帆起航的航海景象。

 

海洋文化深刻地影响了福建省先民的生活习性,人们把对航海的思考和认识转化成了艺术题材,呈现在各种器物上。

 

 

明 漳州窑青花帆船航海纹开光大盘

 

此盘的纹饰中具有典型的航海元素,器心装饰有辨别方向的罗盘、海上航行的帆船,向人们展示了昔日海船络绎不绝、扬帆出航的海上盛况。

 

 

明 漳州窑蓝地白花花卉纹瓷盘

 

此盘口径39.4厘米、底径20厘米、高9.3厘米,圆唇,敞口,折沿,深弧腹,内直外斜式矮圈足。盘胎体厚重呈灰白色,施蓝釉。

 

盘面以白色勾画表现出光怪陆离的海底世界,盘中描绘三朵盛开的海菊花,伴以零星飘荡的海草,四周画两组海草和两组水螅,分别朝盘口沿四周游弋,轻盈流畅。盘口则以数十朵盛开的海菊花装饰,画面生动活泼。

 

此类大盘除在日本、荷兰等博物馆有少量收藏之外,目前发现极少。

 

 

明 漳州窑白釉如来立像

 

此像为浅黄褐色胎,通体施青灰色釉,釉面开细碎冰裂纹。如来头饰螺髻,细目长耳,直鼻小口,面容端正饱满,神态禅思静穆,眼睑下视,双目微闭,嘴角上扬,略含笑意。

 

如来身披袈裟,下着曳地长裙,前胸袒露饰“卐”字纹,双手于胸前合十,掌上挂念珠一串,裸足站立于浪花之中。

 

 

明 漳州窑红绿彩罗经纹盘

 

此盘口径37厘米,足径19厘米,高8.5厘米,根据航海使用的罗盘针制作而得名,是沿海上丝绸之路销往南洋地区的中国外销瓷。

 

其盘心书写“天下一”三字,有中国罗经天下第一之意,中心圆外围依次布列天干、地支以及八卦,但天干缺“戊”、“己”,八卦只有“乾”、“坤”、“巽”、“艮”。

 

这象征天、地、风、山的四卦可能用以表示四面八方和与航海安全有关的要素,寓意船舶在天地正中,永不迷失方向,以寄托四季平安的美好愿望。

 

 

明 漳州窑五彩凤凰牡丹干支纹大盘

 

此盘口沿内壁用红彩绘制了三朵盛开的牡丹,用绿彩绘制了三只飞翔的凤凰。盘正中心以红彩绘有“天下一”三个字,外圈是由天干地支组成的文字。

 

 

明 漳州窑五彩开光折枝花卉纹瓷军持

 

此器通高18.1厘米,口径2.3厘米,底径6.3厘米。其肩部一侧加装漏斗形流,口沿红彩弦纹下绘莲瓣纹,颈部用红、绿、黑三彩绘蕉叶纹。

 

“军持”是古印度语音译,最初是印度佛教使用的器具,传入中国后逐渐成为回民的宗教用具。

 

 

明 漳州窑白釉蓝彩阿拉伯文盘

 

此盘通体施白釉,内口沿的红色圈纹和盘心的图案都是《古兰经》上的吉祥箴言。

 

在明清两代,阿拉伯文装饰已经成为瓷器上的常见图案,此盘即专门为伊斯兰教徒定制的中国外销瓷,体现了当时当地的生活习惯及审美情趣。

 

 

明 漳州窑素三彩莲池水禽纹盘

 

素三彩瓷是一种釉上彩瓷,以素色调的黄、绿、紫彩着色,再放入窑内低温烧成。此盘表面施绿彩,并用黄彩描绘水禽,生动活泼。

Back to News Li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