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ouncements

Home - Announcements - News
  

News

Back to News Listing

「云·游中国」山载武当韵,道传武术魂

Posted: 22 Nov 2022

 

 

「云·游中国」山载武当韵,道传武术魂

 

武当武术是流行于中国湖北省十堰市的武术流派,因武当宗师张三丰创建于武当山而得名。

 

武当武术具有鲜明的道家文化特征,既具有深厚的传统武术文化底蕴,又含有精湛的科学道理,是武功和养生方法的天然结合体。

 

01 历史渊源

 

武当武术的起源有多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出自明末清初时期经学家黄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铭》。

 

据文中记载,北宋末年,武当山道士张三丰应诏入京,途中遇到百余名贼匪。夜晚时分,他梦见三清神尊教授他拳法。第二天,张三丰用梦中所学拳法独自一人将贼人尽数消灭。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据传,张三丰原是少林弟子,他精通少林五拳,后将该拳法与棉长拳结合到一起并加以改进,形成了与少林武术不同且更偏重于防卫的内家功夫。

 

 

少林拳以外功见长,攻击性强,但经张三丰改进后的拳法则注重内功的修炼,防守性更强。张三丰经过十年的苦心钻研,功成后创立了武当派。此后,武当武术逐渐被人所知,继而又出现了一些支派,比如太极、形意和八卦等。

 

明代,武当武术进入鼎盛时期,武当派在这样的背景下也逐渐形成。

 

据传,将武当武术发扬光大的是明代温州人张松溪。他早年习得内家拳法,并在其基础上吸收了峨眉武术的精华,创立了武当松溪派。

 

 

02 武当武术特色

 

武当山内家功夫自成一派,经历代积累和发展,已形成较多种类,可归纳为拳法类、器械类、功法类和暗器类等。

 

 

武当武术以道教哲学和道教理论为指导,结合道教医学、易学、内丹养生学等人体科学共性及规律,把武术技击与健身强体融为一体。

 

它讲究以气发力、借力打力,擅长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具有刚柔相济、避实就虚、灵活圆转等“内家派”特点。

 

 

武当武术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完整,它以“宇宙整体观”、“天人合一观"为宗旨,以“厚德载物”、“道法自然”为原则,以“动静结合”、“内外兼修”为方法,形成诸多各具特色的拳功剑法,既有功理和功法,又有套路操作和主旨要领。

 

 

03 灵山秀水,魅力武当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地处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东望三国遗址古城襄阳隆中,西接现代车城十堰,南依原始森林神农架,北临南水北调水源地丹江库区。

 

这片地处东经110度、北纬30度区间的神奇区域,几乎处于整个中国的中心位置。

 

 

在道教思想看来,武当山的地理位置不仅“上可感应天,下可连于地”,同时如果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阴阳之气都能在这个中心位置达到调和统一,就可以万物化生、天下太平。

 

早在八亿年前,武当山便从古海洋中升起,形成一座莲花状的山形,周围群峰自然地朝向海拔1,612米的天柱峰,如同众星拱月,这种奇观被称为“七十二峰朝大顶”。

 

 

玉虚宫是武当山道家传统武术馆所在地,这里红墙碧瓦,环境优雅,空气清新,乃修身养性的理想之处。

 

人们可在此充分领略千古仙山的奇异风光,深入了解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静心学习内外兼修的武当武术。

 

Back to News Li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