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ouncements

Home - Announcements - News
  

News

Back to News Listing

「云·游中国」德化窑,如脂似玉的“中国白”

Posted: 17 Nov 2022

 

 

「云·游中国」德化窑,如脂似玉的“中国白”

 

德化窑位于福建省德化县。德化县与江西省景德镇、湖南省醴(lǐ)陵市并称中国三大古瓷都。

 

早在宋元时期,德化白瓷就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出口商品之一,助推了泉州港的兴盛,被称为“中国白”。

 

 

德化窑瓷器种类繁多,尤以瓷塑最负盛名。白瓷观音、达摩等塑像胎釉浑然一体,不仅面部刻划细腻、衣纹深而洗练,还很好地表现出了人物的性格。

 

 

德化窑瓷器鉴赏

 

 

明 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

 

此像高28厘米,底座直径13.3厘米。观音低首垂目,面形长圆,饱满丰润,神情慈祥,似在俯瞰尘世众生。其通体施白釉,中空,背后戳印阴文篆书“何朝宗”三字葫芦形印章款。

 

此像出自明代德化瓷塑艺术大师何朝宗之手,是何朝宗传世塑像中的经典之作,其工艺成就代表了德化窑的高超水平。

 

 

明 德化窑白釉观音像

 

此像高46.5厘米,宽14厘米。观世音头顶发髻高盘,饰花箍,容貌温婉闲雅,双目下视,鼻直小口,微露笑意,神态庄重慈祥,神情自若,飘然于海上。

 

其胎质厚重,坚细洁白,釉面莹亮温润,白中闪黄呈乳白色,背后有方形篆书“何朝宗印”四字戳记。

 

 

明 德化窑白釉鹤鹿仙人雕像

 

此像高39厘米。仙人鹤发童颜,双眼微睁,面带慈祥笑容,身穿宽大鹤氅(chǎng),怡然自得地盘坐于洞石之上。此像通体施白釉,背后戳印阴文篆书“何朝宗”三字葫芦形印记。


洞石左侧卧一小鹿,昂头竖耳,凝视仙人;洞石右侧立一仙鹤,长腿,曲颈,作寻觅状。鹿与鹤的动静完美结合,给瓷塑增加了不少生气和情趣。

 

 

明 德化窑白釉达摩像

 

此像高25.4厘米。达摩广额深目,耳戴双环,满脸虬须,身披袈裟,其头部微低,衣衫被海风微微拂起,双目凝视远方,双手拱于胸前,赤足站在浪花翻滚的海涛上,极富动感。


此像塑造生动,五官紧凑,眼聚沉思,神色安然从容,体现出达摩直契佛心自明永恒的坚定与淡然。

 

其施釉如凝脂,似美玉,滋润柔滑,工艺成就代表了明代德化窑的制瓷水平。

 

 

明 德化窑白釉瓷箫

 

此箫长56厘米,箫呈竹节式,上端有1吹口,箫身的5个音孔朝上,1个音孔朝下,下端出边,镂空钱纹装饰。


明代德化瓷箫属于名贵的乐器。制造瓷箫工艺较复杂,不仅要求形同竹箫而且要求音质纯正。此箫造型秀丽精巧,通体施白釉,釉质莹润洁白,可吹奏出优美的旋律。

 

 

明 德化窑白釉刻花玉兰纹尊

 

此尊高33.5厘米,口径12厘米,底径16.2厘米。尊广口,圆唇,短颈,丰肩,肩下渐收敛,圈足浅而宽,略向外撇。其外壁暗刻玉兰两枝,或含苞,或怒放。

 

此尊造型古雅,通体施乳白色釉,釉质如象牙般温润,纹饰构图别致,玉兰素雅俏丽,增添了纯白釉瓷的风韵。

 

德化窑白瓷一般均小巧玲珑,如此大件的琢器堪称明代德化白瓷中罕见的精品。

 

 

清 德化窑白釉童子拜观音像

 

此像高26.5厘米,宽13.5厘米。善财童子上身赤裸,一条飘带从头顶飘飘下垂,面含笑意,双手合十,向观音施礼相拜。观音头戴披风,左手执莲茎,右手抚膝,游戏坐于莲台上。莲台下有莲花、荷叶与波涛。

 

在明清时期的佛教题材中,人们多选取善财拜观音这一情节加以表现。

 

善财童子拜观音的故事出自《华严经·入法界品》。传说福城长者有五百童子,其中一童子因出生时种种珍宝从地下自然涌出,故而被称为善财。善财后来信奉佛教,先后参访了包括观音在内的53位名师,最后实现行愿。

 

 

清 德化窑白釉兽耳炉

 

此炉高7厘米,口径13厘米,足径10.5厘米。炉盘口,束颈,鼓腹,圈足,肩部对称置狮形耳。


这件瓷器内涩胎无釉,外施白釉,釉面莹亮,乳白如凝脂,是德化窑常烧的供器类器物里的香炉一类。

 

 

清 德化窑白釉兽耳瓶

 

此瓶高33.5厘米,口径8.1厘米,足径8.9厘米。瓶身呈筒状,撇口,束颈,细长腹,圈足,腹部两侧置兽耳。


其通体施白釉,釉色莹润,乳白如凝脂。

 

 

清 德化窑白釉楸叶式洗

 

此洗高2.9厘米,长13.2厘米,宽11厘米。洗呈楸叶式,浅腹,底下承以不规则六足。其通体施白釉,内光素无纹饰,外壁清晰可见其叶脉,底堆贴盛开的梅花。


“楸”与“秋”谐音,楸叶象征着秋意,对于多愁善感的文人而言有吟诵不尽的秋意诗文,楸叶也成为经久不衰的艺术题材。

Back to News Li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