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游中国」一座景德鎮,半部陶瓷史
陶瓷生产在中国江西省有着极其悠久和辉煌的历史。江西省瓷器品种繁多,而每一品种的器物又有着不同的形式。
匠师们利用不同长短、弧度的轮廓线条,组成不同的形体,使器物的实用性与装饰艺术性得到了较为完美的结合。
景德镇有着悠久的制瓷历史、完备的陶瓷产业体系以及广泛的国际影响,是一座因瓷而生、因瓷而兴、因瓷而名的城市。

景德镇窑始烧于唐武德年间(618年~626年),是中国传统窑炉、宋代六大窑系之一,因诞生于江西省景德镇而得名。

景德镇陶瓷大量系艺术陶瓷、生活用瓷和陈设用瓷,以白瓷著称,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之称。

景德镇瓷器鉴赏

景德镇窑青白釉双鱼碗为敞口,口沿因覆烧形成较宽的芒口,通体施青白釉,釉色青中透白。
此器造型规整,胎体轻薄,釉色光润,艺术感染力极强。

此壶为元代景德镇湖田窑精品,其器身呈瓜棱形,为模印对贴成型,柄与流均塑龙头,整体造型流长而稍曲。

此杯敞口微撇,口下渐敛,杯体小巧,轮廓柔韧,呈现出端庄婉丽、清雅隽秀的风韵。杯外壁饰子母鸡两群,间以湖石、月季与幽兰,一派初春景象。
此杯是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宫廷用器,明清文献多有记载,颇为名贵,因此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各代仿制不息。

此枕高15.5厘米,长17.5厘米,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枕面为如意形,其上刻缠枝花纹;中部雕塑双狮作搏斗状;下部为腰圆形。其整体施青白釉,釉色匀净。
青白瓷是宋、元时期中国南方地区生产的一种重要瓷器品种,是古代窑工仿照青白玉的外观而制作的,又有“假玉器”之美称,以景德镇地区的产品质量最佳。

此杯呈八方形,敞口,深腹,折底,喇叭式高足,其胎体较厚,内外均以开片青釉为饰。淡淡的青灰釉上,黑色、黄色纹片交织,呈现出宋哥窑“金丝铁线”的特征。
这件仿哥窑八方高足杯为成化时期新创品种,形制玲珑俊秀,装饰典雅精美,富有成化瓷器的特色。

注壶与碗通体施青白釉,注壶为直口,有盖,盖顶置狮形纽,折肩,弯流,曲柄,圈足,肩部划花缠枝牡丹;注碗为葵瓣式口,碗体呈六瓣花形,圈足。
注壶、注碗组合成套,是温酒用具。温酒时将注壶置于注碗中,以碗中热水温之,其形象较早见于五代顾闳中所绘《韩熙载夜宴图》。

青白釉倒流壶的壶体呈瓜棱球形,平底,底中心有一个注酒的圆洞,一条堆塑其上的螭龙巧妙地形成壶流与提梁。其通体施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
此壶巧妙地利用了连通器原理,注酒时将壶倒置,从底孔注酒后,再将壶正置,即可从螭龙嘴往外倒酒,故称“倒流壶”。

此盘为折沿,浅壁,平底,盘心坦平,在蓝釉上以白色泥料塑贴一条矫健的白龙。其通体内外施蓝釉,外底无釉。
此盘属于高温钴蓝釉瓷器,高温钴蓝釉瓷器是元代景德镇窑的新品种之一,是明代霁蓝釉的前身。

这件珍贵的青花缠枝牡丹纹执壶曾随郑和下西洋船队远航,是明朝赠予中东地区的外交礼物。
1547年,法国派驻奥斯曼帝国的大使觐见苏莱曼一世,随后将其携回法国。它两次作为中国外交礼物,联结中国、中东地区与欧洲,极具传奇色彩。

“圣迭戈号”原本是一艘从事贸易的西班牙商船,1600年被临时征用,与抵达菲律宾马尼拉湾的荷兰船战斗后沉没。
圣迭戈号货仓中保留有景德镇窑及漳州窑生产的青花瓷,这组青花盘便是其中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