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ouncements

Home - Announcements - News
  

News

Back to News Listing

「云·游中国」客家土楼营造技艺:客家奇技,天工神艺

Posted: 05 Apr 2022

 

 

「云·游中国」客家土楼营造技艺:客家奇技,天工神艺

 

客家土楼是人文内涵丰富、造型功能独特的传统生土建筑,遍布龙岩市永定县各个乡村,主要分布在汀江、永定河流域。

 

它从外观造型上主要分为五凤楼、方楼和圆楼三类,形式各异,多姿多彩。

 

01 历史渊源

 

永定客家土楼起源于唐代,元末明初时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且流传了下来。

 

 

中国历史上,较大规模的南迁有五次。客家先民因躲避王权更替、农民起义或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引发的战乱而举家南迁,辗转定居于当时相当落后的岭南,聚族而居。

 

因古时的户籍有主、客之分,移民入籍后就编入“客籍”,故南迁的中原汉人被称为客家人。

 

客家人长途跋涉、客居他乡,“家”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有了家才能生存发展。

 

战争在客家先民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分散在群山中的客家人开始聚集起来,将各家单一的小屋建成连屋大楼,用当地的泥土夯建高大厚实的土墙,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居住空间。

 

 

这种土楼,外人不能轻易入内,同时又能联合全楼的力量共同抵御来犯之敌。

 

02 营造特点

 

客家土楼的建筑特点有三点:中轴线鲜明,以厅堂为核心,廊道贯通全楼。

 

 

客家土楼以一圈高达五层的楼房围成方形或圆形巨宅,内为中心院。

 

祖堂是祭祖和举行家族大礼的地方,一般设在楼屋底层与宅院正门正对的中轴线上,或在院内建平房围成第二圈,甚至第三、四、五圈,祖堂则设在核心内圈中央。

 

 

土楼外围土墙十分厚,常可达2米以上。其一、二层是厨房和谷仓,对外不开窗或只开极小的射孔,三层以上才住人开窗,也可凭以射击,防卫性特强。

 

03 独特性能

 

据统计,永定境内尚保存两万多座土楼,基本上是以家族的形式进行居住。除了五凤楼、方楼和圆楼之外,福建土楼还有诸多变异形式,如五角楼、半月楼、万字楼等。

 

 

土楼除具有防卫御敌的奇特作用外,还具有防震、防火、防盗以及通风、采光好等特点。由于土墙厚度大,隔热保温,冬暖夏凉。

Back to News Li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