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ouncements

Home - Announcements - News
  

News

Back to News Listing

「云·游中国」泰宁梅林戏,传唱不衰的远古流韵

Posted: 22 Mar 2022

 

 

「云·游中国」泰宁梅林戏,传唱不衰的远古流韵

 

梅林戏俗称土戏、土京戏,是中国福建省泰宁县的传统戏剧之一。泰宁梅林戏唱腔优美,行当齐全,表演粗犷,唱、做、念、打都具有鲜明个性。

 

泰宁县百姓长期流传着一首民谣:“梅林十八坊,十户子弟九担箱,敲起叮当鼓,唱起梅林腔。”泰宁梅林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观众喜爱。

 

01 历史渊源

 

 

清乾嘉年(1775年~1820年),徽调经浙江、江西两路传入泰宁后,与当地方言和民歌小调、道教音乐相融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剧种。

 

其道白采用当地官话,唱腔以乱弹、西皮、下江为主。

 

 

据传,清朝中叶时期,泰宁朱口梅林村有一寡妇周氏,家境富裕。一年,周氏过生日,聘请浙江的徽班来家连演数日祝寿。

 

 

后来,周氏为了能常看到戏,筹钱聘请徽班艺人为家乡子弟传艺。从此,梅林村人以学戏为一大乐事,每逢谁家子弟学戏出师、登台演出,亲友便送礼恭贺。

 

02 艺术特色

 

唱腔

 

 

梅林戏的唱腔优美动人,它以皮黄、拨子、吹腔为主,此外还有南词北调、弦索、徽州词、浙江调、四平调、青板、小调等。

 

服饰

 

 

梅林戏早期的戏衣较简陋。蟒袍、宫衣上的团花和角花纹样都极其简单,小衣小裤、打衣打裤都用土布制成。

 

行当

 

 

梅林戏行当齐整,角色配套,具有严格鲜明的戏曲程式以及表演古朴、粗犷、严谨的艺术风格,还有类似于古时“娱神”和提线木偶的科介动作,极具地方特色。

 

传统特技

 

 

梅林戏有不少传统特技,如:“耍獠牙”、“叶火变裙”、“变脸”、“耍叉”、“挺僵尸”、“下高台”。表演中有类似古时“娱神”和提线木偶的科介动作。

 

伴奏乐器

 

 

梅林戏的伴奏乐器分文乐和武乐两类。文乐包括京胡、二胡、三弦、月琴、琵琶、扬琴、唢呐、竹笛等,武乐包括大鼓、大平鼓、京锣、小锣、大小钹等。

Back to News Li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