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银岁月 美意延年——山西传统银饰展,件件绝美!
1月26日,山西青铜博物馆迎新春特展“如银岁月 美意延年——山西传统银饰展”开展啦,快来目睹经典银饰之美吧!

山西自古以来,民风淳朴,勤俭不华。明清时期,晋商崛起,山西民间穿金戴银之风渐起,人们“靡然向奢”、“金银满头”。无论富裕人家,还是寻常百姓,都普遍拥有银质首饰。山西银饰是中国传统银饰中的一朵“奇葩”,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审美价值是当地民风民俗的直接映射。
透过一件件精美的银钗、银锁、银梳、银扣、银帽花、银耳饰、银手镯、银项圈、银如意……我们看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亘古未变。

展览银饰按功能分为头饰、手饰、挂饰及项饰等四个部分进行陈展。展览精选600余件各时期山西民间银饰,其中院藏文物500余件,山西地质博物馆、晋国古都博物馆及私人藏品100余件,共同勾勒出山西这片土地曾上演的生活图景。
(以下为部分展品)
头 饰
有人说中国汉字中的“美”字,其实就是一个戴着头饰的人。在中国,头饰几乎贯穿了整个历史,映射着时代的变迁。
精致大方的簪和钗,珠玉摇曳的步摇,玲珑小巧的帽花、耳饰,用来梳头定型的发梳、发箍、发夹,无不展示了古代女子的爱美之心。

手 饰
山西镯中,从用料奢豪的龙头镯、做工讲究的马蹄镯,到简洁明快的绞丝镯、朴素无华的泥鳅背镯,无不粗犷中有细腻,精致中见奔放,形制特有。

挂 饰
明、清、民国时期的汉族妇女在右衣襟处佩戴银质挂饰的风俗,可追溯至上古时期的佩玉礼俗。其行走时坠饰轻轻撞击,发出细碎叮当的声音,古雅而有韵致。

项 饰
旧时民间有化“百家锁”的风俗,新生孩子的家长挨门各讨要一文钱,用讨来的钱订做一把银锁给孩子戴上,寓意百家福寿加身,禳(ráng)灾病,故很多锁上有“百家锁”字样。

时代变迁,如今这些饰物作为阶层、等级、富足等象征意义所需要的时代背景已不复存在,但旧有的实用价值的消失,并不意味着文化价值的消逝。
往事已矣,但美好流传,技艺和文化的传承仍在继续,并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