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遗产在中国——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存有主要洞窟45个,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
.gif)
昙曜五窟
昙曜五窟,就是如今的第十六窟至第二十窟,开凿于公元460至465年,是云冈开凿最早,气魄最宏大的窟群。
五个石窟的中央都雕刻了巨大的如来佛像,象征了北魏五朝的五代皇帝。
.gif)
第二十窟的主尊是云冈石窟最有名的大佛,俗称露天大佛,是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公元386年至409年在位)的化身。
这尊佛像面部丰满,两肩宽厚,造型雄伟,气魄浑厚,从不同角度观察可以看到不一样的表情。
.gif)
第五、六窟
第五、六窟是公元471至494年开凿的一组双窟。第五窟的主像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代表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公元471年9月20日至499年4月26日在位)。
.gif)
第十三窟
这尊弥勒菩萨高12米,是北魏孝文帝迁都前所造的最后一尊佛像。佛像左臂与腿之间雕有一托臂力士像,这是云冈石窟仅有的一例。
公元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云冈石窟大规模的开凿活动停止,但凿窟造像之风在中下层阶层蔓延起来。
亲贵、中下层官吏以及邑人信众充分利用旧有的技艺在云冈开凿了大量的中小型洞窟,这种小窟小龛的镌建一直延续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
.gif)
2001年12月14日,云冈石窟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其中,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