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诗词 游中国——《关山月》中的“天山”
关山月
[唐]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作品译文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的云海之间。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作者简介
李白,701 ~ 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唐代诗人。
创作背景
李白看见征战的场景,因此他感叹唐朝国力强盛,但边尘未曾肃清过。此诗就是在叹息征战之士的苦辛和后方思妇的愁苦时所作。
相关景点
天山
诗中的天山指祁连山,它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是中国境内主要山脉之一,平均海拔4000至6000米,地貌奇丽壮观。
“祁连”是匈奴语,匈奴呼天为“祁连”,祁连山即“天山”之意。因位于河西走廊之南,祁连山历史上亦曾叫南山。
祁连山前的河西走廊自古就是内地通往西北的天然通道,文化遗迹和名胜众多。
.jpg)
嘉峪关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千米。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