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部电视剧《清平乐》,带我们重回中国古代北宋时期。
北宋重文轻武,礼遇士人。宋仁宗在位时,更是涌现出了一大批享誉后世的文人名词: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晏殊的《蝶恋花》、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柳永的《望海潮》、苏轼的《赤壁赋》、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欧阳修对滁州山水小城乡野民情的眷恋和沉醉。
一、《醉翁亭记》的诗社雅集

宋朝是一个具有别样魅力的朝代,尤其是北宋的文人官员,他们深谙“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理,官做得好,宽严有度的治政之外,超然洒脱,富有生活情趣。
欧阳修喜欢这种文人雅集,呼朋引伴,宴请宾客,联诗斗酒。
他主导修筑醉翁亭、丰乐亭、醒心亭,开发山谷幽泉,手植梅树、芍药等佳木美草。
每年三月,醉翁亭内这株“千年欧梅”惊艳绽放。
老树虬枝,繁花如雪,层层叠叠,那种“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的意境,伞一样铺满庭院。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醉翁亭记》”
太守邀文友嘉宾、同僚下属游览琅琊胜景,大家围席而坐,推杯换盏,吟诗作对,盛大的太守宴就开始了。
太守宴中美酒美食,自然来自滁州本土原生态风物。滁州,江畔淮左,山清水秀,稻香鱼肥,物产丰饶。
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亭台小巧独特,具有江南园林特色。
醉翁亭,已不再是一座孤单的凉亭。总面积虽不到1000平方米,四面环山的亭园却内有九院七亭:
醉翁亭、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台。
风格各异,互不雷同,人称“醉翁九景”。

醉翁亭依山傍水,幽雅而宁静。
这里古树婆娑,亭台错落,青山如画,碧水潺流,环境十分优美。
整个布局严谨小巧,曲折幽深,富有诗情画意。亭中新塑的欧阳修立像,神态安详。

二、醉翁之意在乎滁州山水之间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欧公的快意中裹挟着的是对滁州琅琊山山水小城乡野民情的眷恋和沉醉。
琅琊山地处滁州市西南,山城相依,历史人文资源丰富、山水景观优美,还享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皖东明珠”之美誉。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开篇第一句便是生动描绘了景区风光。

来滁州旅游,必须琅琊山;琅琊山之行,必到醉翁亭。醉翁亭于文史、名人、城市文化、旅游形象都是颇具代表性的。
1、欧阳修纪念馆
欧阳修纪念馆,建在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上,陈列着重塑的欧阳修雕像以及欧公生平所画的30幅画。

欧阳修在“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滁州,其间写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记》,这成为琅琊山文化底蕴的精髓,为纪念欧阳修,安徽省滁州市政府从上个世纪60年代筹建纪念馆之初,就征集到郭沫若先生的亲笔题名。
山瀑倾泻、水潭映亭,夕阳余晖漫散在园中,也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境。
2、琅琊寺
琅琊寺中最大的看点在于无梁殿,红色砖墙砌成,无一木梁,殿堂的五扇拱门上有伊斯兰教风格门券装饰,具有明显的元代宗教建筑特色。
在大雄宝殿后面的墙壁上还有吴道子画的观音石刻像。

3、深秀湖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站在琅琊山高处往下看,一处碧绿,蓝天倒映在碧绿的潭水里,格外的闪耀,像一块天然的绿翡翠。
也正是这般天然的景致,才会取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望之蔚然而深秀也”而得名——深秀湖。

深秀湖四季潺潺,永不枯竭,近观湖水,清澈见底。
湖面建有湖心亭,通向湖心亭的桥是九曲桥。九曲桥通往的湖心亭,是典型的古代亭子的建筑风格。

一座琅琊山,半部滁州史;一座醉翁亭 成就中国亭城。
疫情过后,美丽滁州欢迎您!
|